澳门下彩资料库 万字深度报告:十四五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养老事业发展趋势与改进探究

导读:作者:张会亭 财经时事评论员 【本文正文约 10500字,全文认真阅读预计约20分钟】 前言: 202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举国为之振奋欢腾。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伟大政党,也迎来了...

澳门下彩资料库

作者:张会亭  财经时事评论员

 

【本文正文约10500字,全文认真阅读预计约20分钟】

 

 

前言:

 

2021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举国为之振奋欢腾。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伟大政党,也迎来了百岁寿辰。

 

与此同时,2021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尤其是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在后新冠疫情时期,我们的国家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不可回避地迎来一些挑战——其中来自人口结构和全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就非常突出。

 

今天,我们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十四五时期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甚至更精准聚焦于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事业发展,试图对未来五到十年的养老事业的现状格局做出深度分析和探究,同时对养老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力所能及的预测和建议。

 

 

一、国家人口相关政策回顾及专家解读:

 

“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在民政部2020第四季度某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这样介绍说。

 

所谓中度老龄化社会,指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一般而言,65岁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中度老龄化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的边缘,而日本早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2020年10月29日,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会议公报中,提到有关人口的内容如下:“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四天后,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这意味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同样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中之重事实上,这不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早在201911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就已出台。规划明确提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当时,《人民日报》就将“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标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凸显

 

 

著名人口学家、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先生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有着专业深度研究。梁建章是近二十年来为数不多的能用专业数据论述佐证并用超强前瞻性明确提出“中国应早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学家。其在人口学方面的学术成就甚至比创立了携程更让人尊敬。

 

梁建章早在半年前就做出了明确预判:《梁建章:“十四五”时期的关键政策是人口政策》(2020.10.30)以下是梁建章当时的专业分析和预判:

 

第一,人口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第二,“十四五”期间将是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的转折点。……由于二孩生育堆积趋于结束以及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等原因,中国在“十四五”期间的出生人口将逐年下降,而死亡人口则逐年上升,因此,中国人口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进入负增长,并且会长期维持这种负增长的趋势,完全看不到扭转的苗头。

第三,……中国的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经将近30年,未来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即使立即全面放开,但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出生人数在经历短暂的反弹后依然会一路下滑,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难以避免。……导致人均收入下降和国力全面衰退。因此,如果要保持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尽快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2020年人口普查将再次证实中国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随着进一步的城市化和教育竞争的白热化,中国的生育率必然会继续下跌,成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必须付出比其他国家更大的鼓励生育力度,才能避免低生育率陷阱。同时,2020新冠疫情的影响,也是导致中国今年和明年出生人口下降的因素之一。

 

无独有偶,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也对十四五时期的人口结构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悲观预期。据北京日报2020年11月24日署名文章刊登《蔡昉:“十四五”期间我国可能提前迎来人口峰值和负增长》,以下是蔡昉的部分核心观点:

 

“十四五”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接近三亿人,人口老龄化相关的问题将成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十四五”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发展有一系列需要克服的风险挑战,存在于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增长速度合理区间、养老保险可持续性、居民消费潜力、涉老产业发展等与人口均衡状况相关的领域。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阶段特点,解决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着眼点,都可以统一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个大战略框架之中。

 

首先,低生育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皆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其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担忧之一是人口抚养比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30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由不足9%上升到17.8%。一个通俗的解释是,过去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抚养9名老年人,现在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抚养17.8名老年人,“1名老年人需要约6个劳动年龄人口来负担”

 

……作为发展中国家,未富先老的最大挑战是人均养老资源不足。即使在发达国家,深度老龄化也造成养老负担不堪重负,养老金支出占GDP的比重,日本为9.4%,意大利为16.2%,法国为13.9%,降低替代率成为弥补养老金缺口不可回避的选项。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比重虽然只有5.3%,但由于未来的老龄化速度将显著快于上述国家,养老金支出的压力必然加大。最后,老龄化问题是很多潜在经济社会风险背后的爆发点。

 

 

老龄化社会不可回避地到来,其社会影响究竟有多大?网易公众号国民经略也对老龄化社会梳理出了四条解读,让人振聋发聩。

 

其一,少子化+老龄化,会否意味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备受关注。

 

2011年,我国放开了“单独二孩”;2015年底,进一步放开了全面二孩。不过,在政策利好之下,人口出生率只出现了短期回升,随后又掉转之下。

 

 

其二,老龄化加剧,直接意味着养老金压力的与日俱增。

 

2019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早在2016年,有7个省份就已出现当期(年)养老基金收不抵支(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青海)。据测算,到2022年,将有半数省份养老基金收不抵支,其中个别省份累计结余耗尽风险加大。

 

2019年开始,我国推出养老金中央基金调剂制度。各省统一上缴一定比例的养老金,这些养老金再通过下拨的方式转移到各地方。根据2020年最新调剂数据,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山东等7个省份是“净贡献”省份,一共贡献了1767亿元,其中广东一地就贡献了1/3强。换言之,大多数省份都要借助“南金北调”,来补充养老金。

 

 

其三,老龄化日益严峻,劳动力人口不足,延迟退休将成为常态。

 

老龄化率日益严峻,除了带来显而易见的养老金负担难题之外,更为直接的影响在于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延迟退休就会成为常态。

 

其四,少子化+老龄化,是房地产的终极利空因素。没有人口支撑,房价泡沫恐怕难以维持。

 

从英国、日本的经验来看,婴儿潮一代,是房地产的重要支撑。中国的“婴儿潮”一代,集中在70后、80后和90后这三代群体当中,他们共同支撑了如今的楼市。而00后和10后的人口规模和发展势头则明显后继乏力。所以,对人口不增加甚至逐渐减少(净流出)的城市,其房地产在若干年后必将无人接盘。

 

 

二、中国东北地区养老形势分析:

 

中国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的重要基础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曾经的诸多老牌国企是当地的金字招牌和就业大户。但作为一枚硬币的另一面,东北地区由于老国企较多,国企职工养老金历史欠账问题比其他很多省份都更严重。当年的荣耀今天早已成了负担。这里面渊源很深,一言难尽。我们从王千源的成名电影《钢的琴》就足以窥豹一斑。

 

 

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三省曾经是我国重工业的核心阵地。国营经济在东北地区占比非常大。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营经济在部分领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其中就包含了很多东北的国企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1993年,我国建立了现行的社保体系,而国企不景气是始于1998年。尽管20年间国企改革下岗分流了不少职工,但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社保养老基金制度一直采取的都是记账制,所以东北的养老金“欠账”问题就积重难返,甚至走向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青壮年人才外流严重,更加加剧提升了剩余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国民经略整理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2.6%,部分省份早已超过14%,率先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辽宁省的老龄化排名第一,高达16.2%。

 

 

在本文作者张会亭调研分析看来,关于东北,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当前的中国舆论环境已经形成了三大思维定势错觉:(这里强调一下,很可能是错觉,我们也但愿这只是错觉)

 

错觉一、东北地区的很多官员作风很官僚、办事效率低

 

我们能从网络和自媒体中时不时看到一些文章来谴责东北地区的官僚僵化问题,都什么年代了,东北很多基层甚至中层官员还存在吃拿卡要的故意刁难拖延行为,吓得很多外省投资者驻足不前。所以网上关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言论甚嚣尘上。更加奇葩的是,上述这些论调还往往并非外省人士发出,而是很多所谓的走出东北的东北本地人发出的对自己家乡“恨铁不成钢”的痛心表达。殊不知,他们在网上尽情挥洒吐槽对东北家乡“爱之深,恨之切”的情愫之余,也吓退了很大一批新来者和想要来的人。从而导致东北的投资环境持续恶化,招商引资难度持续增加。

 

错觉二:现在的东北人很懒,花拳绣腿全凭一张嘴。

 

不知从何时起,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当年“工业学大庆”的踏实苦干“铁人王进喜”精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从90年代开始红火了将近二十年的赵本山,有相当一部分东北艺人在洗浴中心和演艺吧里上演着粗俗轻浮的二人转,在白山黑水间演绎着家长里短的乡村爱情。再后来,赵本山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急流勇退,于是伴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东北又开始流行喊麦(天you),去年疫情期间又冒出来一个“北大丧”脱口秀李某琴。当今的东北总体给人的感觉是:重嘴皮而轻实干。重文艺而轻实业。既然重工业不行了,就干脆轻资产运行。这又是一大致命印象(错觉),导致真正实业性质的投资取向很难再选择东北。因为实业产业很难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集群。这或许就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迟迟进展不大的关键原因。

 

错觉三:整个东北人口在萎缩,精英人才外流,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

 

从历史角度来看,除非是战乱或者逃荒,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人口自然流动,都具有“青壮年永远是主力流动人群”的显著特点。甚至哪怕是战争和灾害环境中也是如此。(比如当年红军长征就是这样,精壮部队一路打到陕北直至胜利,老弱病残者可能在长征途中就地留下继续开展其他革命工作)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青壮年人群不甘平庸、自我认知偏高,愿意并敢于去闯荡折腾;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强力壮、年富力强,从体力精力上更能满足并实现折腾。所以在当前东北整体经济形势萎靡的大环境下,则必然有更多人主动离开东北外出觅食,大胆走向华北和南方。当年的“闯关东”呈现出了逆流态势。但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人口净流出城市的产生。在全国大面积推行城市化/城市人口普遍暴增的进程中,人口萎缩型的城市就显得格外扎眼。比如最近两年盛传的“鹤岗房子白菜价”就是典型代表。其实也不难理解,有经济实力的青壮年买主都走了,大量闲置的房子当然就会贬值。留下的人要么是已经有房,要么是买不起房。客观说,精英人才外流的确是东北地区比较突出的社会流动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事实而不是错觉。但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倒一船人。东北也不是每个城市都在萎缩。所以我们依然宁愿善意地相信这是个别人的误读。

 

上述三大舆论错觉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在最近十年来都已经非常突出。使得东北的实业硬实力与舆论软环境之间陷入了“阴盛阳衰”的窘境。也更加加剧了东北养老问题的恶性深化。

 

 

由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离退休人员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金开支逐年增加,养老基金统筹部分入不敷出。各地不得已采取了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的方式来支付当期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形成日趋严重的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行”的问题。比如网上流传的2018年哈尔滨社保局对当地工商银行发函推迟发放养老金就印证了某些问题。颇为乌龙的是,函中还特别强调“不可张贴,仅作口头解释”,却不料被好事者张贴了出来大白天下,成为尴尬的笑话。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早在2016年8月,辽宁省原副省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就在为东北的养老问题奔走呼吁。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迟缓等现实因素,东北地区自身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较小。从收支情况看,东北地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都已经收不抵支。刘克崮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已无法解决东北地区养老金缺口问题,应改革现行基础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其中将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合并,形成养老公积金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案。还有专家建议甚至增加“长期护理险”等补充养老保险,实现更加灵活的调剂职能。

 

这个具有实操性的方案建议,在东北地区最大的专业养老机构——营口鲅鱼圈的辽宁亲和源养老机构董事长李云华那里也得到了肯定性的响应,李云华也是建议引入长期护理险,这样可以使得更多老人“敢于放开胆量”以合理的成本代价走进专业养老机构,把养老交给专业机构来打理,从而实现规模成本最优,最终能反哺给国家民政部门和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养老金支出总额上的节约。

 

66岁的李云华是地地道道的辽宁营口人,辽宁亲和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理事长、辽宁省上海商会副会长、辽宁省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辽宁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是远近闻名的富有大爱的女企业家。现任营口市十六届人大代表,曾任营口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鲅鱼圈区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她先后荣获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巾帼扶贫标兵”、省巾帼十佳标兵、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营口市优秀党员、市优秀人大代表、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市“杰出慈善企业家”、“2018百杰女性创业人物”、“营口好人”、 世界女性和平组织“世界和平大使”等称号,还被全国妇女联合会编入《中华巾帼大典》。

 

 

李云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是当地知名的纸业企业家和实业家。从2010年开始兴建中国一流的养老产业园--辽宁亲和源,辽宁亲和源项目坐落在风景优美、依山傍水的望儿山母亲湖风景区之畔。项目整体规划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用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预计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提供10000名老人入住,同时解决3000人就业。现已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会员制高端养老社区,集养老、温泉康复疗养、休闲旅游、候鸟度假等多元化产业于一体的健康养老产业园,辽宁亲和源创造的健康养老与康复疗养相结合的医养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得到了国家老龄委、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及社会的充分肯定。辽宁亲和源已实现候鸟度假养老,拎包即可入住。目前辽宁亲和源建设投入使用的项目包括:温泉度假酒店、康复理疗中心、养老公寓、营养膳食餐厅、温泉养生会馆、健身俱乐部以及琴棋书画等各类娱乐设施。

 

 

但即便是上述这一连串的光环等身,纵然作为多届人大代表,却依然无法化解她关于东北地区养老问题的诸多无奈。当本文作者张会亭与之交谈时,能从李云华快人快语的急切表达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溢于言表。她太想尽快把养老事业做好,做出样板示范。肝脑涂地,只争朝夕。她无疑是一个成就感和荣誉感为导向的人。

 

(本文作者张会亭与辽宁亲和源养老机构董事长李云华亲切交流)

 

 

经交流得知,在李云华看来,有几组矛盾已明显成为国家养老事业深化发展的羁绊。

 

首当其冲的就是长期护理险问题掀起了养老护理社会化与老人自费之间的矛盾。

 

在当前养老金紧缺的情况下,广大中老年居民的社保保费更聚焦于门诊和住院这样的解决“近渴”的就医领域,而对非紧急治疗领域的长期护理则无法顾及。从而导致专业护理的社会化始终无法真正开展。

 

现实中由于大多数公立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一直在超负荷运行,从而“挤出”了一部分老人被迫要进行居家“自疗”。否则医院没有足够的医生和床位来接待所有的非必要紧急就医的老人。但这部分老人的日常相对常态化的护理需求却一直客观存在,并未消失。

 

于是,一方面是子女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对老人进行长期护理,医院也认为这些老人并非必要就医,导致被迫把老人推向社会的“三不管”地界。而另一方面老人在寻求社会化护理的专业养老机构的时候,却必须要自费完成。因为正规的医保卡仅限于在公立医院和极少部分民营医院的就医(门诊/住院),在享受社会化的专业护理服务时却无法使用。这就像我有100张粮票,却只能用来买馒头,如果想买菜就需要另付现金,手里的粮票就要废掉。这是明显的不合理和浪费。也不利于周转和真正意义上的共济。

 

因此,如果国家真正推行了长期护理险,则我们相信必然有很多中年人会给未来的自己买,年轻人则马上会给父母买。尽管不同的年龄或许购买的价格不同,但这样的社会化长期护理服务调节职能就能良性运转了。

 

二是国家养老金的统筹调节与居民个人的跨省份/跨区域支配之间的矛盾。

 

李云华很形象地比喻道:任何一个优秀的大学都不会只招本地学生,比如北大清华都是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吸纳优秀人才。同样道理,一个优秀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肯定不满足于也不应该只满足于服务本地的老人。只有需求面能足够放开,才能使更广阔范围内的老人共同收益。

 

比如营口鲅鱼圈区熊岳镇的望儿山是辽南名山,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山顶有一藏式青砖塔,名曰望儿塔。望儿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母爱为主题而命名的天下独有之山。“望儿山的传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列入国家小学教材内容。望儿山景区内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轩、望儿塔、拜母祠、报母泉、母恩池、念母祠、仙人桥、望儿山庄、母子桥、母爱世界、风范园、礼园等十余处以母爱为主题的人文景观。望儿山修建的慈母馆是我国唯一的母亲纪念馆。在这样的孝道文化感召下,敬老爱亲会更充满人文情怀。

 

并且不止是情怀,关键还有鲅鱼圈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区位优势,鲅鱼圈海滩被誉为“东北亚龙湾”。冬暖夏凉,更适合养老养生。更具优势的是这里的消费水平中等,入住者整体支出合理。如果能有北京/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老年人凭医保卡可以来这里就医或长期护理,则我们的体检中心/医疗中心就能极大地低成本良性运转。因为消费规模上来了,消费单价就会降下来,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和老百姓自己。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北京的医保卡能来我们辽宁亲和源使用,则同等服务项目的收费无疑要比在北京本地使用会更便宜。老人在医护方面的总支出其实是更低了。这样相当于是给国家的社保基金总盘子在节约资金。

 

三是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与优质养老资源分散在中小城市的矛盾。

 

如果问当今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在哪里?北京无疑能排第一。301/协和/阜外等著名医院都聚集于北京。但我们扪心自问,北京的自然条件真的适合养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想这一点大家也肯定不会反驳。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治(病)/养(老)分离”的倒挂现象。老人有了急病可以在北京治,但真正要慢慢养则还是要走出来。很多中小城市的自然条件往往比大城市更适合养老。比如我们辽宁亲和源很明显就比北京更适合养老/疗养。但问题是老年人的疾病有很多是无法预知的,有了病措手不及,所以就使得他们不敢离开优质医疗资源,必须随时贴近。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老人宁可忍受着北京的沙尘/雾霾,也不敢来这里享受阳光/海滩。

 

但这真的没办法了吗?其实有。那就是国家要动用行政手段,有意地/分批次/按步骤地把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我举个很形象的例子,国家在政策上一直是在压制学区房的暴涨,但为什么学区房还一直在暗地暴涨,就是因为优质学区还在。只要肉在,光轰苍蝇是不顶用的。把肉拿走,苍蝇自然就飞走了。所以现在开始有意把优质学校在郊区开办分校,则自然能疏解分流很多生源。同样道理,如果把优质医疗资源能向中小城市进行疏解,则也必将能分流出一大批天天追随就医的老年人。所幸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四是养老事业的长线投入/慢收益与资本追逐快钱的矛盾。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等普及,很多打着社会化养老幌子的机构和个人来找老年人圈快钱,这种所谓的商业模式倒是受到了个别资本的追捧。倒是我们这样十年如一日坚持正规做养老服务的诚信机构,却始终无法受到资本的青睐。因为在资本眼中,做正规养老属于“叫好难叫座”,通俗说就是来钱太慢。反过来,我们作为正规养老机构的微利,也很难承担得起商业银行贷款利息和民间资本要求的收益回报。因此,我们强烈渴望国家能继续从长效方面通盘考量,能在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比如我们马上要再投5个亿建体检中心和医疗中心。现在资金问题就非常需要支持。

 

在国家刚刚推行养老事业社会化的时候,有很多动机不纯的企业一哄而上。他们冲的是国家民政部的养老床位补贴,而不是真的要做养老事业。正所谓路遥知马力,烈火识真金。当潮水退去,留下了一地鸡毛。动机不纯者很快逍遁,只剩下真正有大爱情怀的人在继续坚守。我们辽宁亲和源就是典型代表。

 

 

三、总结:对未来五到十年的养老趋势预判(张会亭)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是我们近几年来关于养老事业的最动情口号。

“未富先老”,却成了整个中国人面对老龄化时代的最悲悯感慨。

 

作者张会亭用一句话理解国家十四五规划人口问题解决方案,就是坚持抓两头:一头是生育端,将会全面放开计划生育,甚至奖励生育。另一头就是养老端,将会通过延迟退休/养老金调剂/追加附加险等方式综合调节。总之两端都是慢功夫,至少五年内看不到明显改观。很可能要等十年甚至更久才能有所呈现。

 

尤其是关于延迟退休,我建议大家不要太乐观。特别是对广大基层打工人,这并不是一个欢欣鼓舞的事。

 

国家政策宣讲的延迟退休,其实我们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多缴费,晚领钱”。

可以相信,延迟退休这个政策肯定会有人支持。比如,很多官员不想退位,权力总是那么迷人,让人反复把玩、流连忘返。以后的59岁现象”(临退位前的突击性贪腐)在不远的将来会演变成“64岁现象”。还比如很多一技之长人(比如医生等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原单位继续发挥余热。有人说退休了也可以返聘回原单位上班啊,但返聘和正式在职是两码事,这种角色区别带来的心理差异非常微妙。

 

但我们同样相信,也肯定有人不愿意延迟退休。并且不愿意的往往是绝大多数基层工人,数量会非常惊人,要远远大于愿意的人。在他们看来,他们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好不容易熬到可以歇一口气、坐等国家该发钱了,却不料又晚发五年。他们当然不愿意。会认为是国家在借机揩油。虽然很多人面对国家的大是大非时拥有高风亮节的大局观。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而认为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

 

因此,简而言之,愿意延迟退休的大多是官员和精英人群,而不愿意的延迟则大多是普通基层打工人和劳苦大众。所以可以预判的是,当前国家只能是在大中型城市的中高端人群中尝试性地推行延迟退休,如果大规模强制推行,肯定会出现社会群体事件。未来五到十年,也未必能大面积实现延迟退休。

 

再说一下养老人群。从老龄人群年龄结构来看,当前养老的主力人群 30后、40 后和 50 后,这个年龄段经历过自然灾害文革,绝大多数都过过苦日子,所以普遍有存钱的习惯,生活比较节俭,甚至很多人还流行不消费主义”。这对养老机构来讲几乎无利可图。但唯一好的一点是他们大多数人都有多个子女,可以有效分担赡养成本。而未来 60 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待他们老时,他们的子女一对年轻夫妇往往要赡养父母/岳父母四位老人,当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资源优势,也正在毫不留情地反噬他们,从而陷入上有老下有小的孤立无援境地。因此,可以断定,对未来十年的60后来讲,养老院是他们必然的归宿。因为他们很难再依靠独生子女。

 

另外,关于养老的社会消费习惯和人们的接受度也在潜移默化,过去很长时间人们都以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儿女不孝,不光是老人本身无法接受,他们的子女也往往受到周边亲朋的指责。而现在是大家越来越充分表示理解和接受了。这就像过去认为不会做针线活是笨、不会做饭而点外卖是懒,但现在的潮流服饰和点外卖却是社会流行,由此也再次证明,家务的社会化是一个历史必然趋势。

 

所以我们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老年人不世俗心甘情愿地走进养老院。犹如去商场购物和美容院做个spa那样欣然接受。这样做一是不给儿女添麻烦,也不想让儿女拖累自己。二是专业事交给专业机构打理更省心。家务的大规模社会化必将会走向集约化,从而使整个国家呈现成本最优。而到那时候,像辽宁亲和源这样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或许会以其超级前瞻性而受到广大老人的青睐和首选。但愿到那时,李云华的无奈和疑惑都顺利得以化解,她本人也可以在自己的亲和源养老机构里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这肯定是一个指日可待的必然结果!时间必将证明一切。

在喜迎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更要相信党,相信社会主义的真正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恰恰正是我们最典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而养老事业恰恰正是我们国家未来十年内的头等大事。

 

 

作者:张会亭  双语财经主持人/财经时事评论员

 

2021年4月26日23:49

 

 

参考文献:

1、《梁建章:“十四五”时期的关键政策是人口政策》(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2020.10.30)

2、蔡昉:“十四五”期间我国可能提前迎来人口峰值和负增长》(北京日报,2020.11.24)

3、“十四五”即将登场,国家级人口战略来了!影响有多大?》(网易公众号国民经略,2020.10.30)

4、“十四五”首提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国家战略 我国老年人数将达3亿》(华夏时报,2020.11.06)

5、“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迈入中度老龄化》(法制日报,2020.11.23)

6、《东北养老金缺口严重 学者建议建立养老公积金制度》(第一财经日报,2016.08.22)

 

【免责声明】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旨在传播正能量资讯。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为网络采集或手工转载稿件,如相关图片、字体、音频、视频等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删除稿件。联系方式:zaoanwang@qq.com

热门推荐

上海一中学女教师出轨高中生被暂停教学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

上海一中学女教师出轨高中生被暂停教学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

真是震碎三观啊!这春节刚过,教育圈就曝出一个震惊的新闻:上海一女教师被丈夫举报出轨16岁高中生。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该学生还是16岁的高中生,这真是让人震惊。据了解,此次事件是该女教师的丈夫曝出,被举报的女教师张某年轻漂亮,是一名出色的高中老师。其丈夫实名举报,其出轨自己16岁的高一学生,...

受大风天气影响大量车辆滞留 甘肃酒泉4万余名旅客已被安置

受大风天气影响大量车辆滞留 甘肃酒泉4万余名旅客已被安置

央广网兰州2月18日消息(记者逯文婕)受新疆境内大风天气影响,大量车辆滞留甘肃酒泉境内。截至2月18日上午8时,酒泉市已妥善安置滞留旅客42929人,其中,肃州区1223人,玉门市4620人,瓜州县25000人,敦煌市11636人,肃北县450人,安置工作仍在进行当中。2月17日,G30连霍高速星星峡段(甘新界)实施交通管制后,酒泉市迅...

山东一公司奖励员工16辆宝马 这也太豪气了吧

山东一公司奖励员工16辆宝马 这也太豪气了吧

1 月 3 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 山东一公司奖励员工 16 辆宝马 " 一事登上热搜,引起网友关注热议。该公司公众号日前发布的文章中介绍,宝马车的奖励对象是该司的销售冠军,他们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该司决定为这些优秀的销售精英们送上这份特殊的奖励。该公司主要负责人刘先生表示,根据员...

吴佩慈未婚夫被定性为恶势力首脑 未婚夫姨妈被判有期徒刑8年6个月

吴佩慈未婚夫被定性为恶势力首脑 未婚夫姨妈被判有期徒刑8年6个月

11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通报,由吴佩慈未婚夫纪晓波主导的恶势力犯罪集团已被公安机关捣毁,纪晓波姨妈作为主要成员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纪晓波,出生于中国香港,香港融汇资本有限公司CEO。投资矿业、环保、房地产与博彩,拥百亿新台币资产。吴佩慈,1978年10月出...

上海交大就食堂饭菜吃出针头致歉:后勤已封存该批次原材料并启动自查

上海交大就食堂饭菜吃出针头致歉:后勤已封存该批次原材料并启动自查

上海交大食堂饭菜吃出1.5厘米针头一事登上热搜,引发关注。11月2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中心官方网站发布情况说明称:关于闵行校区有学生反映在第二餐饮大楼午餐中发现疑似针头物事件,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工作专班调查处理。目前,后勤保障中心已封存该批次原材料并启动自查,涉事档口已暂停营业。闵行区市场监督...

加载更多